欢迎访问湖北省神经电生理与调控学会!
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技术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简介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是指脑血管压迫相应的颅神经根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根据脑血管压迫颅神经的不同可以表现为三叉神经痛、单侧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耳鸣眩晕等症状。上述临床综合征最多见的原因是正常的颅内小动脉位置异常,形成袢状搏动性压迫刺激颅神经,特别是颅神经入脑干(REZ区)处所致。其中面肌痉挛多表现为一侧面部眼裂一下为主,面神经分布区的面部表情肌间断出现的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三叉神经痛表现为局限于一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面部的持续数秒闪电样、阵发性撕裂样疼痛;舌咽神经痛表现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撕裂样疼痛,咽喉部及舌底最常累及,可放射至耳后及颈部皮肤。

熊南翔教授团队在1996年开始就把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经过20余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针对疑难型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确诊机制,遵循微创化和精准化的治疗理念,并针对不同的病患,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主要内容有:

1 多学科合作的诊断和治疗团队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包括一系列神经疾病。在诊断上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缺乏客观诊断依据,因此容易误诊误治。在诊断上形成多学科合作,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2微创化的锁孔开颅技术 过去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传统切口长,骨窗大,患者经受的创伤大。本申报团队改良的开颅方式,切口仅3厘米,骨窗1.5厘米,患者出血少,恢复快。针对不同的颅神经减压手术,切口和骨窗的位置都有变化,减少不必要的无效暴露。

3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技术的改进  将压迫神经的血管分离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首选。该手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开展,当时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医疗技术和设备有限,疗效不佳,并发症问题突出。本申报团队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方法进行改进,把分离血管和神经的特殊材料放置于血管和延髓之间,此举解决了手术后材料位置固定不牢靠,容易脱落导致复发的问题;另外,对迷走舌咽神经痛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选择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的血管减压加舌咽神经切断术。此举改变了不少患者单纯减压手术仍不能缓解疼痛的问题,且有没有增加新的并发症。

4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判断手术的疗效 申报团队在省内率先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可实时了解神经是否得到充分减压,保障手术的疗效,减少操作的盲目性。

5 神经影像学多技术融合对每个病例进行充分术前评估,了解每一个病例影像学的特点,为手术计划提供重要依据,提高手术疗效。

6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也是本申报项目的一大特色。采用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伽马刀)治疗该系列疾病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本申请团队引进的是世界最早一代伽马刀,与世界上其他单位一起,同期使用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针对初期单靶点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佳,创造性提出采用双靶点来治疗三叉神经痛,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有部分身体情况差,不能接受手术的迷走舌咽神经痛患者。本申报团队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判断疼痛的神经是来自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在治疗的照射靶点上有不同选择;对喉上神经痛患者的伽马刀治疗目前还未见到国内外报道。



为了一位七旬的残疾军人

三月中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熊南翔教授的专家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扶着走进诊室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但精神依然保持抖擞。经过询问,老人姓吴,来自湖南,在年轻时,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工程兵战士。长年在地下开凿山洞,打隧道,在那个年代战士们不怕苦,不怕死,战斗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然而,因为长期接触粉尘不幸患上了尘肺,后来被评为四级残废军人转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尘肺发病的越来越严重,经常感冒引起咳嗽,气喘,到后来只要稍微活动都会气喘吁吁。更不幸的是,十年前,老人又患上了三叉神经痛。眼睛和鼻子周围经常撕裂的疼痛。开始服药还管用,后来药效就不好了,又去做了伽马刀和射频治疗,但是时间不久就复发了。面部的疼痛一天比一天厉害,严重的时候疼得不能吃饭,喝水,睡觉。家人也非常着急,医生告诉他们,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做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但是这个手术是开颅手术,要做全身麻醉。湖南地区的医生都说吴老的身体状况太差,不能做手术。在就医无路时候,家人从很多途径得知得知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在治疗老年人和复杂性三叉神经痛方面很有名气。二话不说就和家人一起赶到协和医院,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熊南翔教授仔细的为吴老进行了一系列检查,拍片的结果显示吴老的肺布满了小小的石头颗粒,犹如满天的星星。吴老的肺功能已经是重度障碍,也由于长期的肺功能不良,引发心脏功能不良。类似这样的情况,与手术的最低要求差远了,绝对是手术的禁忌。但是看着老人全家饱含希望的眼神,他能够体会这位残疾军人的痛苦,熊教授决定进行尝试。

  为了纠正吴老的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达到手术所必须的最低标准,需要联合多个科室的专家,群策群力,共同制定方案。于是,呼吸科周琼教授来了,面对的是肺动脉高压,双肺纤维化斑肺气肿,肺功能严重通气障碍;心内科袁璟教授来了,面对的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心功能4级; 心外科陈新忠教授也来了,面对的是心包积液,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房肥大;麻醉科郭思副教授也来了,面对患者心功能和肺功能储备能力差,肝肾功能不全带来的麻醉药物剂量不可控。专家们一起商议问题处理的办法。经过各专家们的手术前处理治疗后,吴老的各项指标都有一定的好转。最后,各科意见达成一致,在交待好风险的情况下,进行麻醉和手术安排。

  在手术前仔细安排和手术中的密切合作下,麻醉时患者心律失常,时而在170次/分,时而在40次/分,血压低至休克,氧和严重下降,这些问题都被一一化解。手术过程也有条不紊,最后手术取得了成功。

  吴老从麻醉中清醒后,就感觉脸上的疼痛没有那么强烈了. 第二天,疼痛又减轻了很多。家人看到老人的状况恢复得不错,真是喜出望外。熊教授说,类似这个老人情况的很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休克,心跳停止,或者是手术后肺衰竭,持续用呼吸机维持,而老人涉险过关,实属不易。



老年面肌痉挛患者是否要手术治疗

这些年来,看过许许多多面肌痉挛的患者。这其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也不少。一直以来,人们一提到手术,就会忐忑不安,特别对于老年患者,更是担心手术危险。所以,老年人要不要手术的问题,比年轻人更难以选择。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老年人对于自己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现在老年人多是指65岁以上的患者,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子女都已经长大成人,工作上也处于退休状态,没有负担。享受生活成了这辈人的主要目的。所以,老年人对于困扰自己生活的面抽问题的治疗愿望非常迫切。

2在是否手术的问题上,子女们往往不支持。因为,在孩子们看来,面抽就是难看一点,不影响生命。但是,一旦手术有为题,岂不是威胁生命了?孩子们不愿意自己的父母不去冒风险,这个事情是可以理解的。

3手术的危险到底有多大?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分析。老年人的风险主要是来自自己的基础疾病。比如很多人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从我们实施的许多老年患者的手术经验来看,只要手术前认真对待这些疾病,把身体的机能调节到一个最好的状态,面对手术时风险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困难。但是,也不排除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隐匿性心脏病,突发心跳停止;或者是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出血等等。



婆婆耳鸣2年 原是脑血管“乱放电”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迅 通讯员刘坤维)小马达似的耳鸣声,折腾了婆婆近两年,彻夜难眠,人也性情大变。近日,武汉协和医院功能性神经疾病多学科团队出马,找到压迫神经“乱放电”的血管,在显微技术下剥离,为患者耳朵消杂音。据了解,这一手术为华中地区首例。

63岁的朱永红是洪湖人,性格开朗。2年前,她左耳出现嗡嗡的耳鸣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就像小马达,她常头痛得彻夜难眠,半年来性情大变。在当地治疗无果,今年4月中旬,一家人来到武汉协和医院求助。

经检查,该院功能性神经疾病多学科团队负责人、神经外科熊南翔教授说,朱婆婆左侧听神经颅内段有4支小血管“不走寻常路”,压迫了听神经,并乱放生物电,所以才会引起耳鸣。

熊南翔与耳鼻咽喉科肖红俊教授会诊后,决定通过微创显微技术,在她耳后开一个3厘米的切口,一边将血管一点点从听神经上分离、给听神经减压,一边仪器监测听力,手术出血不到20毫升。术后次日,朱婆婆就说“耳边终于清静了”。



三叉神经痛患者做完手术后有哪些异常情况?

三叉神经痛患者做完手术后,一般在医院住院的时间在1周左右,这时候患者虽然度过了感染,出血等围手术期,伤口拆线了,但是,身体状态还没有恢复到手术前的水平。在出院后的生活中,要注意哪些呢事情呢?

1伤口的护理虽然已经拆线,但是还没有完全愈合,需要每天用酒精清洗一下伤口,洗掉伤口上的血痂,促进伤口进一步愈合。如果发生伤口红肿,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与手术医生联系;

2头痛和头晕手术后这些问题会一天比一天好。但是,有的患者恢复慢,甚至需要一到两个月,可以服用扩管改善循环的中成药,适当每天走动,不要久坐卧床;

3饮食一般来说没有什么禁忌,但最好手术后几个月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清淡易吸收的食物为主,不能喝酒,否则引起长期头痛;

4延迟治愈部分患者手术后还有一些面部疼痛,大部分属于延迟治愈,一定要放松心情,对战胜疾病保持信心。当然也有少数患者疗效不佳,让然还有疼痛,这种情况是因为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很复杂,还未被我们全部了解;

5是否需要复查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什么问题,您就可以一直放心地工作生活,不必去复诊。如果在今后的生活中出现什么异样,可以再找手术医师咨询。

6 口角疱疹 很多时候是在手术后几天出现,但是会慢慢就好了;

7 面部麻木 与手术中对神经的刺激有关,只要没有切断神经,是会好转的。

8 面摊和听力下降 与手术对面神经和听神经的骚扰有关,需要口服药物和自我按摩促进康复。



同患面肌痉挛 “老姐俩”结伴来汉做手术


老姐俩都得了面肌痉挛,半边脸不停抽动,虽然不要命,却影响说话、看东西,很痛苦。忍受了十多年,两位婆婆下决心来武汉接受手术,解决了这个烦恼。

陈老太今年70岁,“闺蜜”徐老太今年72岁,都是十堰人。两人不仅在同一单位工作,还同样得了面肌痉挛。十多年来,两人经常相约看病,感情很好。退休在家带孙子,可面肌痉挛的老毛病总引来异样目光,两位老太太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

面肌痉挛的最佳治疗方式是做手术。但过去只能做开颅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生命中枢,令老太太望而却步。

打听到武汉协和医院可以做显微手术,前不久,陈老太约上徐老太来汉求医。术后,两位老太太终于脸不抽了,开心不已。




我与面肌痉挛患者的对话

很多面肌痉挛的患者刚坐到本人的面前时,我就知道他(她)是什么问题了,因为这个病医生只要看一眼就明白了,并且和患者交流的问题也非常相似,很有趣,通常的对话是这样的:

患者:医生,我眼皮眨不停,脸扯个不停。

本人: 有多长时间了呢?

患者:大概5-6年了吧。

本人:刚开始时怎么样的呢?

患者:一开始只是眼皮跳,后来越来越厉害,到现在脸也跟着一起抽,

本人:除了脸抽动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患者:倒没有,就是抽起来眼睛和脸觉得不舒服,特别是当着别人的面,感觉很难为情。

本人:这几年接受什么治疗没有?

患者:那太多了,用了些土方子,什么草药啊,鳝鱼血往脸上敷,还扎针灸,都没有效果,后来听说做手术效果很好,就到这里来咨询了。

本人:嗯,这个病只有做手术才能治好。

患者:那这个手术的效果能达到多大的效果啊?

本人:一般95%以上的患者手术后达到治愈的效果,少数责任血管穿支进到脑干的类型不能移动,远期效果就差些。

患者:这个手术是么样做的呢?

本人:本人们采用的是微创的手术方法,在耳朵后面的头发里切一个4厘米的伤口,在骨头上只钻一个2厘米的小窗,然后在显微镜下暴露面神经和周围的血管,用特制的垫棉吧血管和神经分开。

患者:这个手术有没有风险啊?

本人: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开颅手术更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像麻醉意外,感染和出血这些问题都是一般的问题,发生几率很小,但也不能说没有。我们主要关心的是手术后有一些患者出现面瘫和听力下降,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多数患者吃点药后多数会恢复。

患者:哦,是这样,那我就做这个手术。



战胜要命的疼痛,两位近八旬老人乐陶陶

在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有两位特别的患者,一位77,一位78,都因为同样的疾病——三叉神经痛住进医院,这个冬天,他俩的疼痛来得特别猛烈,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不能吃饭,不能说话,更不敢洗脸,因为只要脸一碰,就会有钻心的疼痛袭来。这种老毛病都得了很多年,之前做过封闭,射频,球囊等治疗,但不幸的是,三叉神经痛还是复发了。这次,两位老人都内这个疾病折磨的死去活来,每天喝点稀饭勉强度日,家人都心疼不已。他们之前了解三叉神经痛还有一种血管减压手术,但又听说是开颅手术,就心里打鼓,都快80了,能开颅么?这次因为实在是没辙,老人说,我如其这样疼死,不如做手术,要是下不了手术台,也认了!就这样,俩老人不约而同,慕名来找到熊南翔教授。还说,遗嘱都拟好了,俩老人觉悟非常高,注明若有意外,遗体做出捐献。

熊南翔教授仔细分析了老人的情况,并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方案,联合医院其他科室组成的多学科合作团队,评估老人的身体状况,判明了疼痛的原因——一根非常粗大的动脉压迫了三叉神经,因而对其他任何治疗都无效。根据结果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在各种复杂医疗设备的环绕下完成,经熊教授高超技术,这两场难度大,风险大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手术后,老人很愉快地自在地说话,胃口好转又开始吃自己的喜欢的东西了,真是乐陶陶。

熊南翔教授提醒,冬季来临,三叉神经痛容易被寒冷诱发,有三叉神经痛病史的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减少寒冷刺激,安稳度过冬季。

1551253345909041958.jpg


1551253468919010055.jpg

1551253540967058515.jpg

湖北省神经电生理与调控学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省科协信息中心  无锡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093143号-2